
第四章 声现象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的。 2.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将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去,听到的铃声 (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不变”),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航天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其原因是声音 。 3.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古乐演奏大厅里,乐师们用“曾侯乙编钟”为听众们带来了穿越千年的视听盛宴。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同一个编钟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4.夏天的夜晚,小明的爸爸对他说:“听,这是蟋蟀在叫,别说话,小心吓走它。”爸爸通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出是蟋蟀在叫;“别说话”是在 减弱噪声。 5.语文课上,小峰朗读课文时的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提醒他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声者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声音的这一特性与 有关。 6.吹奏竖笛时,笛声是由 (选填“笛子”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 就会改变。 7.医院利用超声波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均选填“信息”或“能量”) 8.为创建“宜居生态园林城市”,合肥市区里种植有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 (选填“规则振动”或“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9.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 10.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测位仪(如图所示)。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则测位仪发出声信号后需经过 s才能接收到声信号。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2.如图所示,这是医生检查身体用的听诊器,做成该形状的目的是 ( ) A.增大声音的音调 B.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美观,对声音没有影响 13.如图所示,这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14.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着乐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改变声音的音色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不需要通过任何物质就可以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15.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教学楼走廊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C.城市居民区附近的道路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 16.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诗句或俗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