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54483

历史的拐点复习素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1次 大小:733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复习,拐点,素材,--2024届,高三
  • cover
历 史 的 拐 点 (供高三历史类学生选用) 春秋战国的新气象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阶段。大变革、大动荡、大创造是这一时期的主题。整个社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政治方面 1.王权体制趋向崩溃 王权体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础上的,其中周天子是天下诸侯的“共主”,诸侯在宗法的原则下接受周王分封,成为“封邑”的主人,要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觐和述职。这是一种“委托”管理模式,具有分散和松散的特征。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政治和经济实力大大衰落,从此以后,诸侯不再严格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王权体制面临挑战。 2.诸侯国之间的纷争 (1)春秋争霸战争 春秋时代的大国有晋、楚、齐、秦,还有稍后些的吴国和越国。这些大的诸侯国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频繁的战争,有些诸侯王还觊觎周天子的位置。其实质是争夺政治生活中的主导权,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先后称霸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兼并战争 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原来的诸侯国君掌握了实权,最典型的是“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鲁三桓执政”,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再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最强的诸侯国被称为“战国七雄”,相互战争不断,但这一时期的战争已经由争霸战争变为兼并战争,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奏。 3.改革变法风起云涌 (1)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 春秋时期,土地国有制遭到破坏,通过各种途径转化而来的私有土地急剧增加。私田一开始不要向国家纳税,但随着更多的公田转化为私田,公家(诸侯)出现财政困难。这样,制定与土地私有制相配套的赋税制度就十分必要了。齐国的“相地以衰征”、晋国的“作爰田”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属于这种情况。 这些赋税改革一定程度增加了诸侯的经济收入,也在事实上放弃了井田制,放弃了土地国有制度,在制度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土地由国有转向私有。 (2)战国时期的全面改革 一方面土地国有制在事实上已经大部分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另一方面崛起的卿大夫阶层已经逐步取得各诸侯国的实权。为了维护这些变革中的成果,同时也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各国的统治者纷纷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全方位的改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在政治上以废除旧的氏族贵族为主体的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需要的官僚制度为重点;在经济上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在社会方面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人口增殖、徭役赋税征发。变法后的秦国实力大增,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详细内容请参考选修一有关章节) 二、经济方面 1.“铁器牛耕”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农具的革新推动着农业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其中“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是关键的环节。 我国铁器的使用大约在西周晚期,春秋时期出现铁制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根据考古发现,“犁耕”的耕作方式早就出现,但大多是石犁和木犁,主要靠人拉犁耕种,到战国时期铁犁的使用仍然很少。春秋时期,这种耕犁已经使用牛作为动力,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经营模式的进步 随着农业生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