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55852

高中历史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7023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7课,创新,变化,制度,隋唐
  • cover
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隋唐时期科举考试设科招考,不论门第、地域、行业等出身,开创了选人不论出身的传统。这( ) A.开启了以才选人制度 B.避免了任人唯亲的腐败 C.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D.消除了怠于政事的弊病 (2023春·四川·高一学业考试)  2.唐初进士科主要考时务策、经义,唐高宗时加试杂文(诗赋),唐玄宗时改为考诗赋为主。这一演变( )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实现了考试公平公正 C.增加了考试科目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2023春·四川·高一学业考试) 3.依据“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北宋朝廷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的史实,你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 A.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 B.军事制度的历史沿革 C.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D.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 (2023春·湖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4.据统计, 曹魏、西晋时期朝廷选举入仕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23春·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5.唐诗“一声天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注:翠微为唐代宫殿名)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光簇马归。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描写的是( ) A.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的场景 B.科举考试放榜的盛况 C.文成公主送亲队伍西出长安 D.国际都会长安的繁华 (2023春·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6.隋朝建立前,最新的选官制度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7.如表所示为唐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由吏部主办“释褐试”的四项标准,“释褐试”中的通过者被授以官职,不及格者须三年后再试。可见,当时选官制度侧重于( ) “身” 观考生的样貌,必须仪表端正 “言” 观考生的言辞,必须善于辞令 “书” 观考生的书法,为官常书写公文,故文笔及书法须佳 “判” 凭案例考识见,因地方官要兼理狱讼,故须有判断能力 A.综合素质 B.家世门第 C.能言善辩 D.德才兼备 (2023春·湖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8.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提出了“每年十月”赴朝廷应试的定期,明确了州县地方预试。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明确了士人可以“投碟自举”下层寒士得不到举荐者“亦听自举”。这说明了( ) A.九品中正制产生 B.察举制被完全废除 C.科举制度的完善 D.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9.公元220年,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到南朝时,出现了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的局面。这一变化表明九品中正制( ) A.以血统为主要评定依据 B.秉持着公正的民主原则 C.设置初衷与效果相背离 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0.“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23春·河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11.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当时选官制度调整表明( ) A.人才选拔更加公平 B.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2023春·江苏·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12.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中评价道:“唐世科举之柄,颛(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