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55899

高中历史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解析)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21626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17课,斗争,危亡,民族,挽救
  • cover
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19世纪末期,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为此,他们提出的救亡方案是( ) A.技术变革 B.实业救国 C.维新变法 D.暴力革命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程度不断深入,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下列主张从政治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2023春·四川·高一学业考试) 3.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变与不变”的矛盾空前激化。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维新变法合理性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瀛寰志略》 C.《资政新篇》 D.《孔子改制考》 (2023春·四川·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4.谭嗣同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他参与了( ) A.金田起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5.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慈禧以谋反的罪名斩首于菜市口。在行刑之时,围观的百姓几乎个个都在拍手称快,还有人向刽子手扔赏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畅快与喜悦。由此可见( ) A.民众的思想启蒙尚需加强 B.戊戌变法损害了大众权益 C.戊戌变法推动新思想传播 D.清政府统治基础得到强化 (2023春·新疆·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6.观察如图,这两部著作(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导致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 D.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7.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西方之所以在技艺上比中国优越,是因为他们的制度比中国先进,徒效西方技艺远远不能强国。经过光绪皇帝的推荐,该书成了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时政类畅销书。该书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C.得到皇帝的积极推荐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023春·湖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8.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第--次提出了“中国魂”主张:“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使国家或为人民之国家,则制造国魂之机器也。”这一主张( ) A.旨在启迪广大民众抵御外侮 B.融合了革命派的民主主张 C.蕴含了朴素的民族主义思想 D.意在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9.有学者强调:要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如果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该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 B.措施过于细密且进程过于激进 C.缺乏成功的社会环境 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 (2023春·湖南·高一学业考试) 10.下图是近代清末某次历史活动中创办的部分企业,该活动是( )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023春·四川·高一学业考试) 11.如果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一单元主题应是( ) A.侵略与危机 B.抗争与探索 C.立宪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 (2023春·江苏·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12.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的关于中国近代的文献。据此可知,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天朝上国的彻底崩溃 B.新兴力量的日益崛起 C.政治民主的积极尝试 D.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 (2023春·江苏·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13.有同学对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之路做了如下梳理∶林则徐∶“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一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郑观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