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55914

高中历史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55228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道路,新道路,革命,开辟,中国共产党
  • cover
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的标志是( ) A.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B.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C.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服从国民政府 D.1928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宣布开始训政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边疆的战略地位猛然凸显。之后,国民政府加大了对滇缅公路、滇缅铁路、湘桂铁路以及西南各省际公路的建设。在筑路过程中,西南边疆的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逐渐演变为一种“时空接近”的关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可知,西南交通的发展( ) A.增强了边疆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B.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加速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D.解决了国民党派系之间的斗争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3.“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愈益重大。”文中的“本政府”是(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4.历史上的国民政府曾经数易其所在地,每一次的变动,其背后都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意义,观察如图,在②处发生的事件,标志着(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C.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 D.抗日战争的胜利 (2023春·河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5.“拜谒中山(孙中山)陵”现象在国民党的政治生活中经常出现,如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要谒陵,宁粤和议共赴国难要谒陵,召开五中全会以示团结要谒陵,西安事变归来要谒陵。国民党的做法意在( ) A.崇拜和尊敬孙中山先生 B.宣示合法地位,巩固统治地位 C.加强国民党党内的团结 D.认可和践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 (2023春·江苏·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6.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成立的北平市戏曲审查委员会有权对该市所有的戏曲剧本及演出形式进行审查。如某新戏中出现的大力神、四云童等神话元素因有违“科学”而被要求删去,名将薛丁山的妾室在演出时也被要求作为普通女将出场。戏曲审查委员会的这些活动客观上( ) A.宣传了国民党党义党规 B.助推了社会风气近代化 C.加速了新文化运动转向 D.限制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023春·江苏·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7.193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行政院对总统负责,行政院下属各部首长由总统任命。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但所提法律均需先经过行政会议议决,总统对立法院的决议有权提请复议、这一规定( ) A.推动了共和制民主化进程 B.暴露了国民政府一党专政本质 C.践行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D.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 (2023春·黑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8.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的是( ) A.武昌起义 B.“宁汉合流” C.南昌起义 D.“东北易帜” (2023春·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9.所谓“东北易帜”,就是指1928年,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当局.公开宣布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降下原北京政府时代的五色国旗,代之以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国旗的政治转向事件。“东北易帜”体现的突出特征是 A.政权合并 B.国家统一 C.民族交融 D.南北合流 (2022秋·海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10.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了80%。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和发展 C.西方列强因受经济危机打击,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推动了经济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