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字词积累 国殇 车错毂 躐 左骖殪 霾 絷 援玉枹 挟 shāng gǔ liè cān yì mái zhí fú xié 知人论世 屈原,名平,字原,字灵均,楚国人,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的作品,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 九 歌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解题释义 殇之义有二:男女未冠(20岁)笄jī(15岁)而死,谓为殇;在外而死者,谓为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国殇”,就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 《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在《九歌》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 这个时期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楚怀王、顷襄王父子昏庸,楚国接连被秦打败,丧城失地,损兵折将,损失惨重。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人民,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产生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 屈原写这首祭歌不仅是为了祭悼亡灵,抒发哀思,更重要的是用阵亡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感召人们同仇敌忾,雪洗耻辱,以振兴楚国。 整体感知 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魄毅兮为鬼雄。 一 二 国殇 (前十句):描述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情景。 (后八句):表示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叙 赞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通“披”,穿着 拿着 侵犯 箭 车轴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遮挡 践踏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绊住 通“埋”,陷没 鼓槌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怨恨 原野宽广无际 拿着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魄毅兮为鬼雄。 拿 恐惧、悔恨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果然 指精神永不泯灭 且,连词 始终 你,指殇者 文本解读 1.战争是如何打响的? “操吴戈兮被犀甲”一句处于全诗开头,借用“吴戈”“犀甲”二词,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车错毂兮短兵接”说明战斗打响。 2.敌我双方处于怎样的情况? 敌军 楚军 旌蔽日兮敌若云 凌余阵兮躐余行 矢交坠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