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60327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说课课件(24张PPT)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37013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4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新文化运动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目录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文化运动》节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为中国近代史部分内容。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册教材主要叙述列强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一)中国近代史内容总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器物 制度 思想 新文化运动,具有总结与开创的双重作用。它通过深刻剖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由器物和制度层面上升为思想层面,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结,在其后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萌发新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 (二)从近代探索看《新文化运动》 (二)从近代探索看《新文化运动》 一、教材分析 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01 02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 —陈独秀 (三)从单元内在逻辑看《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节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本单元主要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文化运动》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凸显出其地位与作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因此本单元第二课《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紧接随后本单元第三课讲述《中国共产党诞生》体现出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富强。本单元三课之间层层递进,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性。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内容 壹:探背景———析原因 贰:寻新路———观内容 叁:悟新变———觉影响 肆:体情———晓国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依据:只有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才能分析“新”在何处,分析其精神实质,才能更好的与之前的维新派、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对比。 1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依据:此部分涉及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要采取辩证态度进行分析,既要看到新文化运动在当时的进步作用和对后世的进步影响,同时又要看到其局限性,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同时未能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局限于知识分子,缺乏群众基础。 2 四 、学情分析 从认知水平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学习历史事件、解释历史现象、剖析历史问题的基本素养,大多数学生已有自己的历史架构。但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基础上学习中国近代史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是可行性与挑战性并存。 五、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应确立基于核心素养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改变以往机械地分别列出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表述。 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为: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采用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情和客观条件本课特采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