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61474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11.《短文二篇—答谢中中书》教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928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短文二篇—答谢中中书,教案
  • cover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短文二篇—答谢中中书》教学设计 课题 短文二篇—答谢中中书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写景散文。或优美,或雄壮,或空灵,或清新,均显造化之妙。所选择的五首唐诗,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自然风光,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学情分析 古文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乐感极强,学生非常喜爱。对于国语的教学应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可农村学生的古文基础薄弱,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多加引导。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体会美景,感悟作者情感。 语言运用:通过学习,学习文言词语,体会优美古诗词。 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古文和古诗,培养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文言文和古诗词中的美景,感悟不同景物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这两篇短文。 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3.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这两篇短文。 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孔子曾经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它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学生欣赏图片,思考 用名言、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讲解做准备。 讲授新课 一、基础知识 1.基础字词 2.题目解读 3.作者简介 4.写作背景 5.文化常识 二、整体感知 1.美文诵读 2.疏通文意 3.字词小结 4.通过朗读、翻译,我们来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三、合作探究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句有什么作用? 2.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同。”作者笔下的景色美在哪里?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景物全方位、立体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心意,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泉的高洁志趣。 五、写作特色 学生通过预习,回答问题,互相补充 学生诵读,不同方式朗读 学生自学,互相讨论,互相纠错补充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互相纠错 学生体会情感 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适时补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等常识。 通过诵读,让学生知晓读书的要领,读准字词,读清停顿,感知文章的内容。 此环节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适时点拨补充,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在品中读,读中品,体会课文的意境美和写法美。 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揣摩句子含义,使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作者情感。 借助材料,知人论世,让学生了解作者,并深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