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65465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2245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代诗歌,五首,飞来,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短语的类型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 妇孺皆知 中国加油 血气方刚 B.河中石兽 驿路梨花 任重道远 冠状病毒 C.耀武扬威 海阔天空 仙露琼浆 天涯海角 D.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抗击病毒 逢入京使 2.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或国籍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一棵小桃树》———贾平凹———当代作家———《秦腔》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自由颂》 C.《望岳》———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工部集》 D.《登飞来峰》———王安石———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临川集拾遗》 3.下列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概括了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上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4.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6.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7.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二、默写 8.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9.《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   。 三、诗歌鉴赏 10.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可以作为这首诗插图的是   。 (2)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