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77325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4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05-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83316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复习提问 1.矛盾观的观点有哪些? 2.辩证法用_____、_____、_____观点看问题。P46 形而上学用_____、_____、_____观点看问题。P46 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_____。P46 3._____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_____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P42 矛盾的观点及矛盾分析法归纳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第2课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认识论 第4课 认识、实践、真理 唯物辩证法 第3课 联系、发展、矛盾 社会历史观 第5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 价值观、人生观 第6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单元 认识世界与价值选择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与实践 01 0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与实践 01 学习问题 全面理解 认识与实践 1 什么是实践 实践的特点是什么 2 什么是认识 认识的两种形式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性质 积极的(≠被动的反映) 对象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区分意识和认识: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有正误之分。 意识和物质属于唯物论范畴; 认识和实践属于认识论范畴。 1、认识及其类型 (1)认识的含义 主体 人类 一、认识与实践 上图中哪个认识是感性认识?哪个是理性认识? 物理学规律 哲学观点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 苹果砸到我的脑袋,痛! 万有引力定律.....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探究与分享 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途径 通过感官获得 通过抽象思维得到 内容 现象的、外部的、各个方面的 本质的、内部的、全体的 特点 直接性、生动性 间接性、抽象性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层次 联系 感性认识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等。 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 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 概念:苹果是水果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 判断:苹果是植物,形状近乎圆形,颜色常见为红黄绿… 推理:根据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规律。 理性认识 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途径 通过感官获得 通过抽象思维得到 内容 表面的、外部的 内部的、本质的 特点 直接性、生动性 间接性、抽象性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层次 认识的低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注意:没有纯粹感性、理性的认识,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 不能认为感性认识都是错误的,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 探究与分享 探究问题:上述三种关于认识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圣人不用出门就能了解天下的事情。 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 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 老子: 荀子: 柏拉图: 人的认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两圣人都忽略了参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