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77859

2024届高考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杨万里)(含解析)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44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
  • cover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杨万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①怪生:怪不得。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过安仁》一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舟过安仁》一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连划船用的篙都收起来了,没有雨打开伞,令人感到奇怪。《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描写了暮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舟过安仁》一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动作行为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怒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因朝廷公务而得以尽情游玩苏州,颇具欣喜陶醉之态。 B.颔联回忆半生漂泊之旅,叙写自己和百花洲的渊源,点明了题旨。 C.尾联嗔怪孤舟居无定所,实则表明自身处境,照应颔联所写内容。 D.整首诗抒写旅途感受,语言平易朴实,语调流畅,艺术感染力强。 4.周必大在《宋诗纪事》说:“诚斋写人情意,曲尽其妙。”请结合本诗的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发青塘芦包① 杨万里 青塘无店亦无人,只有青蛙紫蚓声。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 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 回望越台②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 【注】①芦包:今广东三水市北芦苞镇。②越台:即越王台,在广州越秀山,是西汉初南越王赵佗的遗迹。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青蛙”“紫蚓”的叫声衬托出青塘的寂静,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写芦荻叶在蒲叶的映衬下颜色愈显深沉,荔枝花在楝花的映衬下颜色愈显暗淡。 C.尾联虚实结合,实写了烟雨笼罩下的越台,又虚写了万峰之外的五羊城头,将全诗的空间拓展得更为深远。 D.诗歌以时间为顺序,按照空间转换过程写出了诗人旅途中所见到的山水景物,布局由小及大,由近至远。 6.有人认为,诗歌的颈联将错觉入诗,写出了南国山水的景象。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露坐(其二) 杨万里 山翠都成黑,天黄忽复青。 月肥过半璧,云瘦不遮星。 瓦鼓三四只,村酤一两瓶。 人皆笑我醉,我独笑渠醒。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细节描写,着眼于“夏夜”之景,从人的视觉感官写出了山与天空的色彩。 B.颈联写诗人和几个朋友在夏夜露坐,饮酒消夏,一起喝酒谈笑,且喝的酒也非常简陋。 C.尾联紧承其上,写朋友讥笑诗人喝醉了,但诗人不承认,于是反唇相讥朋友清醒。 D.本诗绘景真切,叙事简洁,其语言具有浅近明白、清新自然、饶有情趣的风格特点。 8.颔联哪几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