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78945

七下第三单元写作 抓住细节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96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七下,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
  • cover
《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课型】写作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他们虽然平凡但却总有人性的光辉在闪耀。 本课时在整个单元中属于读与写中的写作部分,着重培养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的核心素养,重视学生对于平凡生活中的细节把握的能力。 本次写作课属于是写作方法的指导,在把握本单元主题和整个学期写作任务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抓住细节、写好细节。 【学习者分析】 本课时是七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习作课,面对的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之前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对于描写方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在本课时的学习中通过练习这一途径来提升描写方法的运用水平。 在本课时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平时疏于观察而难以找到能够真情实感进行描写的细节内容,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什么是细节,学会把握关键细节;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减法”,抓住细节;学会“加法”,写好细节。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细节,并学会把握关键细节。 2.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新课导入 每当我们想起大海,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起海的广阔无垠,在大海面前,沙滩上的海螺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可是每当我们把海螺放在耳边,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总能听到大海的心跳。在文字之海中,我们的双臂也许无法拥抱正片汪洋,但我们可以寻找一个又一个细节,细听那风中的歌声。 设计意图:以大海与海螺的对比入题,引发学生产生对细节的思考。 环节二、学会抓住细节,学会做“减法” (一)“我们该如何在人海中记住一个人?” 抓住瞬间,进行描写 (二)展示图片“领奖时的笑容” 这个瞬间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图片的主角让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他很开心。 由此引入下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开心?” 老师出示由老师总结概括的图片上的几处构图要素:扬起的嘴角、眯起的眼睛、左手的“胜利”手势、右手的奖状、背后聊天的同学、他的发型、衣着…… 由学生分类选出符合要求的要素,得出结论:我们在描写瞬间时需要把握、留下与主题关系紧密的部分、删除关联不大的内容,这就是最简单的细节把握的过程。 引出第一个话题:学会做“减法” (三)如何做好“减法” 1、出示第一个例句 老师生气地对他说:“你的数学作业是不会吗?为什么不写?” 他的脸一下子涨的通红,几次想张开嘴说些什么,又默默地闭上…… 教师引导:涨红了脸,欲言又止的神态 这一处细节一下子就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他”的窘迫与羞愧,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类似的一刻,这处描写立刻让我们感同身受。 (这个句子描写了学生日常中经常发生的场景,其中的情节学生比较熟悉,更能体会到此处描写的作用和真实性,方便学生理解。) 引出细节捕捉的第一个关键———细节要有真实性。 2、展示第二个例句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教师引导:“三哼经”与《山海经》 这一处细节非常典型地刻画了阿长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形象,暗示了阿长买书的困难,更让人感受到阿长对迅哥的爱。 (此处例句是第三单元第一篇《阿长与<山海经>》里的细节描写,学生比较熟悉,能够较快地反应出此处描写的作用,有助于他们理解细节的典型性) 引出细节捕捉的第二个关键———细节要有典型性 3、写作练习 试着回忆你熟悉的一个人,可以是你的父母,可以是你的老师,也可以是你的同学,想想他在你脑海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细节,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