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84237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4541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试卷,答案,PDF,期末,广元市
    八年级期末语文答案 一、积累·运用 1.BBAABA 2.斑驳 苍蝇 吆喝 细腻 迁徙 嘴馋 3.D 4.D (二)(每小题3分,6分) 5.D 【解析】本题考查流行语的特性。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值得关注。 流行语的基本属性为;时间性、阶段性、高频性、新型性。所谓新型性,是指流行语必然是新词语。反过来讲新词语不一定是流行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急剧变化,必然会涌现大量表示新情况、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新语,如“创收”“个体户”等,这些词语虽然也具有新型性,但只是一般词汇,而不是流行语,因为它们还缺乏流行语的其他特征。故D项错误, 6.A 【解析】本题考查流行语的创新形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 “情绪价值”为汉语词库增添了新的词形;“显眼包”“搭子”为原词增加了新的内涵;“多巴胺××”“特种兵式××”“质疑××,理解××,成为××”为汉语语法库增加了新的造句格式。答案为A。 二、阅读·鉴赏(72分) 7.A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知识“三要素”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文章内容、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了中心论点“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有所成就的基础。”;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从“守拙,是安静地扎根”“守拙,是专一的坚守”“守拙,是苦干的别称”“守拙,是本色的凸显”等4个方面进行阐释、论证;第三部分(第6段)为结论段,指明了“如何守拙”。从全文整体来看,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来论证的,而单看局部,本论部分,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第4段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故A项理解错误。 8.D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领悟、逻辑分析能力。排序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但只要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精准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读,语感检验。做本题时,一是从空格后的句意来看,明显可知,①③⑤说的是“专一”,②④说的是“专一”的结果,再根据空格前的分论点“守拙,是专一的坚守”,以及第⑤句中的“事实证明”、第②句中的“这样”,便可排定句序。因此,答案为D。 9.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平常对文言实词的积累,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答题时,还须借助语境来判断 。本题中“适”,应为“恰好”的意思。 10.C 11.D 12. (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盖”1 分,比喻手法 1 分,句式通顺 1 分。)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 么会在这里呢?(判断句句式 1 分,“故人”1 分,语句通顺 1 分。) 13.①人生际遇:苏轼被贬官;方山子怀才不遇。②排遣方式: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 山野。(各 1 分,共计 4 分。) 【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 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