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84480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2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97798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6张,必修,选择性,统编,历史,高二
  • cover
(课件网) 文成公主入藏 乾隆皇帝接见英使马戛尔尼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够运用历朝疆域图,明确历朝疆域的四至,了解历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认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几代的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 通过历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能了解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体制。能认识到朝贡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是中国向海外各国推广中华传统封建礼制的重要载体。 3 通过探讨历代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能从微观层面提高历史解释水平,提升宏观认识,涵养家国情怀。能了解通过创造历史情境,提出思考类型问题,培养用唯物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对外交往。 难点 历代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的方式。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春秋时代,华夏诸大国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与四夷斗争,护卫和扩大了华夏文明,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则开拓国土,力图争霸中原,但还是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而在战国时期,秦、楚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民族走向交融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1.设官: 2.边疆管理: 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在中央设置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汉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扩展 1.设官: 2.边疆管理: ①军事打击和行政管辖: 北面:对匈奴,先和亲,后出击。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窦宪。 西面:设立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等。 东北:设乌桓校尉。 南方:攻灭南越,重置郡县。 ②屯垦戍边与经济开发: 在边疆实行屯戍政策; 向北方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 大鸿胪 大鸿胪是西汉与东汉时期最主要的外交主管机构。它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礼宾、翻译等外交工作,因此对于大鸿胪及其属官的选拔任用就有一些特殊的条件和要求。 第一个条件是要具备礼仪文化修养。 第二个条件是要形体容貌端庄,也就是说要长得俊美,容貌比较端正。 第三个条件是熟悉边事与外国事务。 第四个条件就是要骁勇善战,有领兵的才能。 (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大批内迁,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杂居。 (2)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战乱,迫使各族人民联合斗争。 (3)友好往来:魏晋以来,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各族人民频繁交往。 (4)各民族间的征战:打破了各民族原有的部落组织。 (5)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 拓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思考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