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04475

【核心素养目标】13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442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心,素养,目标,最后,一次,讲演
    13最后一次讲演 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闻一多先生的嫉恶如仇与爱憎分明,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语言运用:激情朗读课文,了解“最后一次讲演”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思维能力: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演讲的特点,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审美创造: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品味富有鼓动性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其情感,揣摩演讲者的语言。 预习案 一、前置补偿 1.作家简介: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 李公朴,江苏人。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受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2.背景链接: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3.文体链接: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正确深刻的论点、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以“情”来开启听众的心灵。 特点主要有:①针对性。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②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③条理性。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 liè ) 无耻( chǐ ) 屠杀( tú ) 诬蔑( miè ) 悲愤( bēi ) 捶击( chuí ) 恐怖( kǒng )  毁灭( huǐ ) 蛮横( mán ) 赋予( fù ) 挑拨离间( ji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