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1247

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精品学案:第18课 《孟子》两章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9次 大小:25721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九年级,孟子,18课,品学,人教,语文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案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夫环而攻之(fú) 米sù(粟) quǎn(畎)亩 胶鬲(ɡé) 傅说(yuè) 拂士(bì) 2.找出通假字21世纪教育网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拂”通“弼”,辅佐,辅弼。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七里之郭:外城。21世纪教育网 (2)环而攻之:围。 (3)委而去之:放弃。 (4)寡助之至:极点。 (5)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 (8)征于色:脸色。 2.一词多义辨析 3.词类活用解释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解释: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释: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4)必先苦其心志 解释:使动用法,使……痛苦。 (5)劳其筋骨 解释:使动用法,使……劳累。 (6)饿其体肤 解释:使动用法,使……饥饿。 (7)空乏其身 解释: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 (8)行拂乱其所为 解释:使动用法,使……受到阻挠。21世纪教育网 (9)所以动心忍性 解释: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强。 (10)人恒过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4.古今异义区分 (1)委而去之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2)亲戚畔之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池非不深也 古义:护城河。今义:指水塘。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 (5)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三、作家介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 人。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也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政治上主张“法先王”,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其目的虽在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但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提出“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主张社会分工,却由此导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其言行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以两篇短文为例,谈谈你对《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的理解。 点拨: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开头列举历史人物,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增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2.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点拨:第一篇短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篇短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两篇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篇短文的论点在文章开头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论证;第二篇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这两篇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篇以战 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