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17994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 专题11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954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专题
  • cover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考点一、解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类活用,通假字。 ◆考点二、译句: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留、删、换、调、补的方法。 ◆考点三、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阅读时需要划分停顿或加标点。 ◆考点四、内容:1.读懂文言文,概括大意;2.结合注释,准确理解;3.结合文章,分析概括。 ◆考点五、涵义:理解文言文深层含义。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一)文言实词 什么是文言实词———有固定意义的词 文言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 ◆1.一词多义 如:说,读shuō时,说、说明。读shuì时,游说。 如“苏秦以连横说秦”。读yuè时,高兴。如《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 ③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 “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3.通假字 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4.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如:为之足。《画蛇添足》足:名词活用为动词,画足。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 什么是文言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文言虚词有哪些———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常见虚词20个: 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翻译要忠于原文。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语言简明、优美、富有文采。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留、删、换、调、补的方法。 ◆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等均保留不译;与古今通用词语可保留。 例: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谪做巴陵郡太守。 要注意人名第一次出现是姓与名全出现,再次出现时往往只说名字不说姓。 ◆删———一些无意义的虚词,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应删去。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补———句子省略的部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调———变式句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