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17997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 专题13记叙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2724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专题
  • cover
专题13 记叙文阅读 写人记事: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写景状物:写了什么景(物)的什么特点。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具体是作者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抒发什么情感,说明什么道理等等。 ◆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赞美品质、告诉道理、抒发情感。 1.写人记事类的一般是在赞美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或借事喻理; 2.写景主要体现景的秀丽迷人,表达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3.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4.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含义一般包括表层和深层。 1.表面意义:字面含义、在文中指什么内容(答题时,逐一分析词句的含义,即写了什么内容)。 2.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答题时,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主题,深化主题;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句子作用除了要回答结构作用,还要从内容上进行解释,如,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 充说明。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答题格式】运用了……手法,写出了……特点,表达了……情感。 1.扩充关键字 例: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如梦初醒”中的“如”是像的意思,“梦”是做梦的意思,“初”是开始,“醒”是头脑由迷糊而清楚,那么这个词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像是刚从做梦中醒过来 2.代入法 例: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归。 读上下文,就不难解释这两个词语了。“望而却步”说的是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石阶,让人望了不敢向前了;“半途而归”说的是因为山高石阶多,有人走到一半就停步不再向前了 3.近(反)义词代换法 例: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微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文中需要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找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羞涩”的反义词是“大方”,“羞涩”的近义词既是不大方 4.语境分析法 例:A、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B、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汉语中有许多一词多意的现象,同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A句中“死”是生物失去生命的意思,跟“活”相对;B句中“死”是不可更改的意思 写作顺序和记叙(叙事)顺序并不等同。写作顺序是指文章的结构安排,即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记叙顺序是指作者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前后次序,只针对记事类的文章。 (一)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2.地点变换的顺序。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3.事情发展的顺序,其实就是记叙顺序中的“顺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4.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按事物的性质把内容分为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