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24644

4.孙权劝学寒假预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496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孙权,劝学,寒假,预习,编版,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孙权劝学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2.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B.“卿今当涂掌事”和“卿今者才略”两句中的“今”的意思相同,都是“现在”的意思。 C.本文中鲁肃的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敬称、爱称和谦称。下列对相关称谓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中,“大兄”是对兄长的敬称。 B.令堂和令尊分别是对对方母亲和父亲的敬称,而对对方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时分别称家严和家慈。 C.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D.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4.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即更刮目相待(gèng) B.肃遂拜蒙母(shuì) C.卿今者才略(liáo) D.孰若孤(shú) 5.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多生怪柏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 二、现代文阅读 7.【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①,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②也。”孟母以刀断其织③,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 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④,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⑤,而无以离于祸患也⑥。”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节选自《列女传》) 【注】①绩:织布。②自若:跟过去一样,依然如故。③织:布。④知:同“智”。⑤不免于厮役: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⑥无以离于祸患也:难于避免祸患。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及鲁肃过寻阳 过中不至 B.但当涉猎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蒙辞以军中多务 孟母以刀断其织 D.结友而别 既学而归 (2)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写出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B.甲文通过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 C.乙文孟母认为如果荒废学业就会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D.乙文中的画波浪线句子可以这样断句: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4)甲文中你认为谁是故事的主角并说说理由。 (5)孙权劝学,让吕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