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27144

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187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 课 题 《枫桥夜泊》 课时安排 1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备课 教材内容 分 析 《枫桥夜泊》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文章中的第二首古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 设计理念 建议从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路上表达,描述整节课中期望利用何种技术,在教学教研、课堂应用、学生评价、有效反馈等哪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面对这样经典的古诗教学,我侧重理解、欣赏、传承。所以我抓住“钟声”这一意象的内涵,借助网络资料,查找了很多诗人笔下的钟声与张继笔下的钟声进行对比,让孩子体会张继笔下经典的钟声,把钟声放在文化的时空里。 学情分析 这样的设计理念就要求同学们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是我们班的孩子没有。于是我让他们课前去查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通过预习去了解张继,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什么诗人能听到这样的钟声?听到后的感受又如何?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关系?学生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信息后,为这节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意义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感受并领悟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体验诗人的愁眠之 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意义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2.感受并领悟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体验诗人的愁眠之 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听钟声,识张继 播放音乐《涛声依旧》 师:这是当代诗人陈小奇写的歌,歌名叫《涛声依旧》 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 这是其中的两句———(大屏幕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歌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 来说说“无眠”的意思? 生1:睡不着,失眠。 师:说得好!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 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2:不眠。 师:难以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3:难眠。 师: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4:愁眠。 师:其实就是睡不着觉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 感受感受“无眠”的滋味儿。 生:(齐读歌词) 师: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 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 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 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 想啊,一等就是十年。 师:整整十年,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 大家看———(大屏幕出示) 师: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 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 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总会想起 一个人,他是谁? 生:张继。 师:张继?张继何许人也?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 呢?谁来用第一人称介绍介绍张继? 生:介绍张继 师:张继,谢谢你,跨越千年来和我们相会!掌声送给 我们伟大的诗人张继! (大屏幕出示)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也写到过寒山寺的 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师:同学们,两百年前、五百年前、八百年前,一千两 百年前,千年不变是钟声啊。(大屏幕出示)诗句 师:听!陈小奇的笔下有钟声,读——— 生:(齐读陈小奇的歌词) 师:听!王士祯的笔下有钟声——— 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 师:听!高启的笔下也有钟声——— 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师:再听!陆游的笔下还有钟声——— 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是否达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桥的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中观察几何。 采用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笔下的钟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