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30337

9.5 功的原理 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日期:2024-11-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48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原理,教案,2023-2024,学年,科版,八年级
  • cover
功的原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原理,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 学生能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功的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 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2. 难点: - 理解功的原理中的“不省功”的含义。 -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细绳、钩码、米尺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教师展示一系列使用简单机械的图片(如滑轮组提升重物、杠杆撬石头等),提问学生:“使用这些机械能否省功?”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功的原理。 【新课讲解】(约37分钟) 1. 功的原理(约10分钟)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强调功的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揭示了使用机械时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关系。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功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不省功”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功的原理的初步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实验探究:验证功的原理(约15分钟) 实验步骤: (1)将滑轮组固定在铁架台上,细绳一端绕过滑轮组与钩码相连,另一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2)记录钩码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一定高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钩码上升的高度。 (4)计算直接提升钩码所做的功和使用滑轮组提升钩码所做的功,进行比较。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使用滑轮组并没有省功,从而验证功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功的原理,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功的计算公式和机械效率(约10分钟) 教师推导功的计算公式W=Fs,并结合实验数据,讲解如何应用公式进行功的计算。然后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称为机械效率。”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公式推导和例题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互动环节】(约10分钟) 小组讨论:机械效率的应用(约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机械效率相关的日常现象或应用,分析其中涉及的原理和知识。要求学生记录讨论结果并准备展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 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约5分钟) 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机械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结提升】(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功的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提升,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课后练习 选择题: 1.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_____,这个结论叫做_____. A. 力 功的原理 B. 距离 功 C. 功 功的原理 D. 时间 能量守恒定律 2. 用同一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设摩擦力大小不变),则所提到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 A. 高 B. 低 C. 一样 D. 无法确定 3. 小李同学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使同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推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粗糙地面上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