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运动物体的位置》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并能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明白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 2.通过交流、讨论、想象,认识到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不断地变化的。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培养大胆猜想,敢于质疑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难点:知道参照物的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会有所不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课前猜谜语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喜欢。 教师:老师也喜欢猜谜语,上课之前咱们来比试一下,有信心吗?学生:有。 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得到三个谜底:太阳、流行、月亮。 2. 展示太阳、流行、月亮的动图,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空中的状态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在运动。 3.师小结:世界上许多物体都在运动,那你知道什么运动吗?知道怎样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 21课《运动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主动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去。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常见的,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也存在着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 (二)探究活动 1.认识运动教师出示课本图片。 提问:既然大家判断出太阳、流行、月亮是运动的,那能不能找一找下面这三幅图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分别说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它从哪里运动到了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梳理提炼。学生观察展示的课件,这三个物体都发生了运动,在运动的时侯,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并总结出:它们都运动了,它们都从一个地方运动到了另一个地方。 师引导:它们都是从一个地方运动了另一个地方,我们可以说这些物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师引导总结出:位置发生了变化。提问: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什么是运动。学生汇报小结: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板书:运动一个物体位置变化) 提问:刚刚我们对三个物体位置的描述中,都不自觉的提到了另一个物体。比如说在描述跳远的小男孩时我们还提到了?学生回答:起跳线。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滑梯和叶子。引导学生理解他们的位置变化都是相对于这“另一物体”来说的,从而引出相对于这个词(板书:相对于)引导学生用相对于来描述三者的位置变化。提问:现在谁能再来总结以下我们所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举手回答。 小结:我们所说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 【运动的定义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之一,这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三个物体运动时分别从哪里到了哪里,使学生梳理出运动物体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运动的含义。帮助学生对运动的理解从表面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解释。】 2.认识参照物 提问:为什么我们在描述位置的时候一定要提到这“另一物体”呢?这“另一物体”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实验来看一看。引导学生按照实验单上的要求进行实验,并填写记录实验结果。学生进行实验。小组代表在班级内汇报。教师适时记录要点。 引导学生观察橡皮,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结果也有所不同,橡皮相对于木块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橡皮相对于小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不是运动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选择不同的这“另一物体”,物体的状态也会不同,因此这“另一物体”十分重要。 师小结:我们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侯,通常会选择另一个物体做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