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35639

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520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部
  • cover
《8※ 时间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3.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浓郁的抒彩,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并能有意识地迁移到实际写作中去。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导入一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板书文题、作者) 导入二 同学们,你有没有注意到,当把一棵大树锯倒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树墩的横断面上有一圈一圈色泽不一、大大小小的同心环纹。有经验的人通过观察这些环纹就可以说出这棵树的年龄,凭借的是什么呢?(学生:年轮)对,大树是用年轮记录自己生命的脚印的。其实,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更替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那么,岩石又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让我们走进《时间的脚印》来探寻答案吧。 二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生于四川安岳,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参与创建北京地质学院,此后长期在该校工作。从1949年开始在业余时间从事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写作及编辑工作;1978年后又参与了科普创作理论的探讨,并从事科学与历史文化的研究。著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谈天说地》《时间的脚印》《变幻多彩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2.文题解读 标题中的“脚印”指痕迹、印迹。“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标题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来的,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而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探究欲望与阅读兴趣。 三 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针对重点问题,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事理。 问题1:作者在何处提出了“岩石能记录时间”这一事理? 问题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问题3:岩石记录了些什么信息? 问题4:读懂“时间的脚印”,有什么意义? 2.探究方法 (1)自主阅读全文,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有目标地寻找答案。 (2)注意勾画重要的信息,并从内容把握的角度,做概括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点评式批注,还可借助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形成小组结论。 (3)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选派代表在班级内分享批注或思维导图成果。 自读课文阅读方法: 第一步:在“阅读提示”中筛选关键信息,提炼阅读目标。 第二步:有目标地开展阅读批注,甚至摘抄活动。 第三步:若有旁批,借助旁批深入思考问题。 第四步:师生交流分享,丰富深化认知。 3.成果展示 (1)作者在何处提出了“岩石能记录时间”这一事理? 【明确】第3段关键句: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答案] 第5段疑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①关注小层次的中心句: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答案] 第5段疑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①关注小层次的中心句: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③关注时间标志语: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