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传统,在节日中感悟“家”的深情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以“传统节日中的‘家’”为例 “传统节日中的‘家’”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家庭的记忆》中的第二个板块。教材先是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家吃年夜饭的场景和感受;然后以“知识窗”的形式介绍年夜饭的意义;再以“阅读角”形式呈现了一家人回“老家”过春节的情形和心情;最后以一个半开放的表格,引导学生去探究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与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教材拟以传统节日为突破口唤醒学生对于“家”的认识和感受。对应教材的安排,本课在设计上也以两条主线并进的方式展开。知识主线以传统节日为教学切入口,按时间顺序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与意义;情感主线围绕“家”展开,主要通过情境创设、体验、对话等方式使传统节日中的“家”的内涵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两条主线相互融合,共同推进本课活动目标的达成。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活动一:童谣引传统 课伊始,教师出示福安本地有关过春节的童谣 “糖甜甜,桔圆圆,火炮放,大做年”,引导学生一起用方言朗读。在理解童谣大意,知道“做年”即过年、过春节之意以及过年吃糖果和橘子的美好寓意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春节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除了春节,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由此点出“传统节日”主题,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本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分传统节日与新历节日, 明确界定“传统节日”具有时间久、情感深邃的内涵。 活动二:诗画识传统 师:传统节日中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情感,智慧的古人将这种情感融进画中,融进诗中。 教师先请学生观察一组中国古人合家过节的中国画,请学生根据画上的信息,猜测古人过的是哪个节日;再出示描写清明、重阳、春节的诗句,请学生将诗句与节日相对应;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从古人留下的诗与画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发现传统节日的风俗不同,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诗”还是“画”,参与过节的都是自己和家人,由此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传统节日中“家”,从而初步感传统节日与“家”的联系,引发探究兴趣。本环节,教师要避免花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诗画鉴赏,关键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传统节日与“家”的紧密联系。 活动三:过节感情深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传统节日的热情,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代言人———梦娃作为推进活动深入的引导员。基于学生在课前调查中反馈的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围绕探究主题“传统节日与‘家’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重温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四个节日中的“家”的氛围,再将清明、中元、重阳节归到一起,体会这几个节日中“家”的深情。本环节涉及的传统节日有7个之多,每一个单独展开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课时,教师无法将每个传统节日充分展开,必须有详略之分。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巧妙设置了一条明线即传统节日逐个认识,暗线则是节日中“家”的情感体验,其中以春节中“家”的体验为重点,撬动其他六个传统节日,以“情”相连,一气呵成。 首先,介绍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四个节日。在一段喜庆的《春节序曲》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春节风俗,根据习俗装扮过节时的家,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师生一起“贴对联,贴窗花,挂灯笼,放鞭炮”,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屏幕显示大圆桌,教师请学生推荐福安年夜饭的特色菜肴,感受普通菜肴中蕴藏的美好寓意,学生按家庭传统邀请长辈上桌。接着模拟拜年情境,学生根据教师扮演的妈妈、奶奶角色给长辈拜年,表达祝福,最后观看春运新闻视频,感受“家”在游子心中的分量。通过一连串的情境创设和活动体验,充分唤醒学生生活回忆,使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