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36182

八下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932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下,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
  • cover
读而后“感”,读感结合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运用: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思维发展:对所读文章进行梳理,概括出正确的感受点。 审美鉴赏;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所读文章进行梳理,概括出正确的感受点。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周,我们当堂写作完成一篇读后感的写作,老师面批了一部分同学的读后感,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同学的读后感是在作文本上以评语的形式呈现评,也推出了两篇优秀读后感,已经发公众号让大家阅读学习。 (二)上周作文回顾:针对上次写作,我们谈谈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呈现: 1.没有题目,直接写《XXX》读后感的(缺) 2.引述原文多,无感受或感受少。(搬) 3.脱离原文空写“感”。(离) 4.感受认识太肤浅,不能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浅) 5.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杂乱无中心。(杂) 据问题,我们总结一下注意事项:(学生发言后总结) 注意事项: 1.忌直接以《XXX》读后感为题,无“眼睛”不夺目,故要依据表达的观点或感受明确题目; 2.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不是摘抄,故不能写成“读后抄”; 3.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故感想不能与所读内容脱节、无关; 4.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故读后感要注重选点,最能打动你的点。 5.忌感受假大空,故感想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三)再次明确“读后感”的概念: 我们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收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四)研读例文,明确写法。(已发公众号的刘钊源和杨若晨同学的两篇作文案例,以刘钊源的为例。) 师生情———《会飞的教室》读后感作者:刘钊源 【评:题目依据“感点”选定,清晰醒目。】 《会飞的教室》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才华横溢的姚尼,品学兼优的戴马亭,胆小怯弱的邬理,敢作敢为的马提斯……这群少年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有趣和感人的故事。 【评:概述材料,总写书中人物,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概述人物形象,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书中内容很多,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感受,选择性强。】 最令我感动的不是久别老友重逢的感人局面,也不是少年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营救被绑架同学的勇敢,而是一个老师用自己与好友的旅行经费(年终奖金),为一个家境贫寒而无钱回家的同学买了一张回家的车票。 【评:书中内容很多,采用“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句式,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指代性。一个句式便明确自己要选择的内容,妙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感人的故事吧。 这个没有钱回家的同学叫做戴马亭。他的父亲前几个月丢失了工作,至今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所以家中的所有开销全部依靠他的妈妈做零工来维持。当其他少年高高兴兴的拿着行李登上开往家的火车时,戴马亭只能独自一人坐在长椅上偷偷的哭泣。这些被与戴马亭有相似童年经历的培克老师发现了。培克老师深知戴马亭现在的遭遇,几分钟便将戴马亭从阴霾中拉出来,并送给戴马亭回家的车票。我想对于戴马亭而言,这张车票意义非凡,车票里的师生情令人感动。 【评:概括感动自己的细节,并简单阐述自己的看法,为下文表述自己所感张本,也可见“读后感”,“读”是前提。】 他的遭遇也令我想起了2021年的时候,我的恩师之一曹老师。暑假里曹老师创建了一个群,这个群是我们每天读书打卡练字的群,并且曹老师说坚持打卡的会有奖励,似乎刚开始所有人都是奔着那个奖励而去的。伴随着暑假的开始,这场奇特的征途也正式启航。“打卡第一天,打卡第二天,打卡第三天……打卡最后一天。”这场征途也就此结束,我的小学生涯也在这一刻结束。曹老师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