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39468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1664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墨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墨梅》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承载着“人物品质”这一人文主题,和“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一语文要素。本单元共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都体现了这一语文要素,即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的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本单元则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诺曼底号”遇难记》与《黄继光》的课后练习与学习提示,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相对来讲,《古诗三首》有着它独特的语言运用价值———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树立文化自信。三首古诗有以冰壶自励的开朗胸怀和坚毅性格,有边关将领的豪情壮志,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傲骨。究其内核,都体现了这些伟大人物的伟大品格。《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此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境界,有气魄,淡中有味,直中有曲,在元诗中别具特色。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格,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能力提升点: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征。遵循这一特点,古诗教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指导航向。古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本诗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感,能寻根诗词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融入中华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墨梅》的诗意,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初步感受梅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传承。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高洁、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并借助资料引导学生品悟诗人的情感及其志向,让诗歌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学习活动】 一、交流梅之印象,初识诗人。 1.由艳丽芬芳的各种花,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从赞花的诗句导入,了解学生学情。 2.借助预学单中的挑战二,了解学生对诗人的了解。从而带领学生走进题画诗,感受世间并没有“墨梅”这种植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