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51420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1344981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从《西游记》看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8课 壹 儒学与佛道的发展 [学习任务] 阅读课本45页,思考与汉代儒学独尊地位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佛道盛行,儒学式微 佛教、道教盛行 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探究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为何会盛行? 儒学为什么会受到挑战?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①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困苦的民众需要精神寄托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②儒学自身的理论缺陷 (一)佛道盛行,儒学式微 佛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 道教:修炼成仙,追求无限的寿命 佛教 道教 ③佛教和道教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一)佛道盛行,儒学式微 道教宣扬通过修炼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对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二)三教并行,冲突与融合 冲突 1.经济 2.思想 佛道盛行,广修寺庙 + 僧尼不事生产、免赋税 国家收入减少 “三武一宗”灭佛运动 儒家的入世思想与道家忘世、佛家出世思想的冲突 融合 1.佛教吸收儒学精华,逐渐本土化 2.儒学吸收佛道精神,逐渐思辨化、哲学化,形成了后来的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贰 文艺与科技的繁荣 (一)文学 东汉末年 东晋 南北朝 唐朝 建安文学 田园诗 南朝民歌 北朝民歌 建功立业 人生感慨 逃避现实 寄情山水 粗犷豪迈 婉约缠绵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激扬刚劲 浪漫奔放 现实主义 凝重沉郁 诗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思考: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朝民歌 《西洲曲》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二)书法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书圣”王羲之) 隋唐时期,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筋柳骨”) 由实用转向实用与审美兼具,由自发转向自觉 怀素《自叙帖》 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多宝塔碑》 (三)绘画 以形写神、吴带当风 魏晋南北朝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出现专职画家。 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四)雕塑 “佛门三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莫高窟 (五)科技 [学习任务] 阅读课本48页,归纳三国至隋唐时期科技方面的成就 领域 朝代人物 成就 数学 南朝祖冲之 农学 北朝贾思勰 地理 西晋裴秀 建筑 隋李春 印刷 隋唐 火药 唐 天文 唐僧一行 医学 唐孙思邈 唐 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