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53045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16049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云南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考试
    2023年秋季学期学生综合素养阶段性评价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1. C 2. D 3. A 4. B 5. D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秋草独寻人去后 (3)枳花明驿墙 (4)而今识尽愁滋味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6)春蚕到死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7(. 2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公布!5部作品获奖 8(. 2分)略 (二)名著阅读(4分) 9(. 2分) (1)示例: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2)略 (三)摹写与鉴赏 10(. 2分)字体大小匀称,清晰,无涂改。 11(. 2分)D 三、阅读(12~24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4分) 12(. 2分)D 13(. 2分) 示例 1: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会引用它。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 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2: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会引用它。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 帆起航。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14(. 2分)(1)弥漫的云气 (2)背着东西的人 (3)到 (4)面对 15(. 4分) (1)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欢乐。 (2)但是清风明月,幸好也属于清闲之人。 16(. 2分)自豪、自得 17(. 2分) 【甲】文中的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乙】文中的欧阳修辞官之后,“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心无挂 碍,平和旷达。 参考译文: 【乙】 从前王徽之喜爱竹子,到了人家门前也不去拜望主人;陶渊明的躺车,遇到了酒就在路上逗留。何况西 湖这样的美景,在东颍一带独自享有好名声。虽然美景良辰,本来大多见于盛大的宴会。但是清风明月,幸 好也属于清闲之人。一起交游或许会结成好友,趁着兴致有时也会独自去游玩。听一听蛙鸣,何必问它属 于官家还是属于私人。面对弯弯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喝一杯酒就咏一首诗。到了高兴而领会了意旨时, 也好像旁边没有别人一样纵情尽兴。于是我明白了,偶然来一次往往胜过专程来游玩。前人过说过的话是 值得相信的。这一切虽然不是自己的,但是自己的收获却已经很多。于是就翻看旧有的诗词,写出新的词 调,冒昧地陈述一番薄技,姑且表达清新欢快之意。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8分) 18(. 2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 繁殖创造之森林。 19(. 3分)比喻论证。作者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茅草喻指学生,生动形象地 指出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灭他们。从反 面论证了没有创造力的可悲,从而得出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的观点。 20(. 3分)示例:我们要敢于创造,学习创造,积极创造。创造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创造。但是 创造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我们拥有一定知识基础,积极思考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 着手,比如设计黑板报时别出心裁,写作文时发现新的角度等。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0分) 21(. 2分)“我”寻找灵感的途径有:月夜孤行,读书,读报,偶遇的事件。 22(. 3分)用动作描写,细致地描写了“我”月夜孤行寻找灵感的过程,表现了“我”的“不同寻常”的对文学 创作的痴迷情态,引出下文,突出文章的中心。 23(. 2分)一是指文学让我在天黑时敢出门了,不再害怕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