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呼 河 兰 传 Tales of Hulan River 萧红 ◎ 著 一篇叙事诗 一副多彩的风图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目 录 Cont ents 作者简介 壹 内容梗概 贰 作品鉴赏 叁 评价感悟 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生卒年 萧红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 赞 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别 名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 笔 名 萧红、悄吟、玲玲、田娣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作者简介 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 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 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 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 文体特征 语言特点 内容梗概 内容简介 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 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 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 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 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 三 二 一 章节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东北小城呼兰河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呼兰河的人们的 精神面貌。 祖父与祖母 从各个方面描述 我家的荒凉 小团圆媳妇之死 有二伯的故事 磨房里“冯歪嘴子” 一家的故事 交待结局 人物介绍 “我” 有二伯 冯歪 嘴子 祖父 小团圆 媳妇 “我”是个天真、活泼、可爱、顽皮的孩子 有二伯是长工 一个很古怪的人 他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 “我”的祖父是个慈祥、和蔼可亲、脾气好的人 她是一位健康、天真、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城故事 ——— 国民灵魂的挽唱 叙述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 “看”成了这些乡民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古老的娱乐方式以及传播流言绯闻的特有方式。他们不仅麻木地看着他人的命运,而且也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 “看客”的书写,标志着作家对封建文化的批判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野蛮陋习上,而且挺进了国民文化心理和人格深层,提示了这些人内在生命力的枯萎。 小说旨在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对民众精神的戕害,改造国民麻木的灵魂,因为萧红早就意识到“中国人有一种民族的病态”,那就是“病态的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