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6211

九年级语文上册 5.21《诫子书》学案 鲁教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0次 大小:140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语文,上册,5.21,诫子书,学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诫子书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背诵和理解文中的警句名言。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澹 泊 ( )( ) 淫慢( )励精( ) 险躁( ) 年与时驰( ) 遂成枯落( )悲守穷庐( ) 2、查找有关诸葛亮名言诗句,明确所蕴含的意义。   3、了解文章的有关背景。 二、自主学习: (一)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方法链接: ①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如:予 / 尝求 / 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②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 f ú ),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④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然则 / 何时而乐耶   (二)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弄清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你能熟记上面的句子的句子,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吗?试试看! (四)背诵并默写课文, 三、合作探究 1.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2.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5. 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6.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四、课堂检测   1.解释句子:   (1)静以修身   (2)俭以养德   (3)非澹泊无以明志   (4)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