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65624

部编版语文 七上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共27张PPT)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44774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课外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 四首 目 录 秋词(其一)   壹 夜雨寄北    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叁 潼关 肆 壹 秋 词 刘禹锡 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时写的 。当时他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二人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知人论世 壹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寂寥:冷清萧条。   春朝(zhāo):春天。   排:推开。    碧霄:蓝天。 文意品读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昂扬 积极 壹 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古今对比) 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文意品读 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 2、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壹 文意品读 3、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鹤 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 古人多用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如“孤云野鹤”; 惯用鹤翔或鹤鸣来喻人生大志的,如“鹤鸣九皋”“冲天一鹤”。 壹 梅 宋代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突出的特点是 ,表现了诗人 的性格。 松 唐代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诗人写松的理由是 ,诗人常以此表现 。 竹 清人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的特点是 ,诗人借竹来体现 。 迁移拓展———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分析 清香常在 挺拔 坚贞正直 不屈不挠 岁寒三友 坚韧顽强 坚韧刚正 壹 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解题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代表作《无题》《锦瑟》《嫦娥》 知人论世 贰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期:期限,时间。 巴山: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 何当:何时将要。 却话:回头说,追述。 文意品读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去,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贰 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决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文意品读 1、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 2、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 表面上看是写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尤其是“涨秋池”三个字,秋雨绵绵,把池水 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排解的痛苦。 贰 文意品读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 宕开一笔, 从眼前跳脱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