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68981

八年级历史下册 (部编版)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5719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八年级,历史,下册,编版,第一
  • cover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核心素养新课标一站式单元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目标要求 (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2)掌握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经过及意义。 (3)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 2.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 要求 唯物史观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开国大典的议程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知道抗美援朝的原因、英雄人物和战役以及意义;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以及土地改革的过程、意义。 史料实证 结合语文、地理、艺术等课程的学习,理解并运用现代史的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等类型史料说明历史问题。知道文件记录对研究现代中国的作用;通过开国大典短视频、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抗美援朝的歌曲和人物画像、电影《白毛女》片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文献等,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巩固;搜集黄继光、邱少云等抗美援朝英雄的资料,讲述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事迹。 时空观念 能够按时序排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解释 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国际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抗美援朝的原因及意义: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了解土地改革的中心,思考和认识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和土地改革政策的区别。 家国情怀 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意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认识西藏的和平解放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树立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及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体会抗美援朝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土地改革的完成的作用,树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一、单元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时间界限为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到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主要包括三课内容: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盛大的开国大典仪式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了民族团结。 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把战火燃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逼迫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中朝人民的并肩奋战特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农民迫切获得土地的愿望上进行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又一次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单元教材体例 1.单元框架下设课,每课中设子目。 2.课有正文和辅文两大板块以及插图组成。 (1)正文是核心,正文以宋体内容呈现,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基本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两到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实。每课的课文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2)辅文由前设导言与辅助栏目含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共同构成有机整体。提供的文字材料,使“教本”与“学本”相结合,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①课文前设 导———主要功能是这节课要讲什么,有哪些要点 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②课文旁设,以楷体内容作为补充。 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