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69781

2024年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 第24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学案(2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4881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打包,2份,学案,课件,过渡
    第24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知识导图 阶段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教训。 政治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中央政府采取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经济 新中国借鉴苏联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在曲折探索中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思想文化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外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建交高潮;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中日建交,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①                 》。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2.人民政权的巩固 (1)土地改革(1950~1952年)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②    扫除了障碍。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到1952年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二、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③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政策。 2.外交成就 迎来一次建交高潮 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国建交 参加④    (1954年4月) 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参加亚非会议(1955年4月) 中国提出并坚持“⑤     ———的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经济建设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⑥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施“一五”计划 进行 社会 主义 改造 概况 1956年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⑦      在我国初步建立 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政治建设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⑧      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3.思想建设———毛泽东思想 (1)作用: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地位: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⑨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