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69964

第3课 《鸿门宴》课件(4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35190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课时 第1单元 第3课 鸿门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实力强大的项羽最终败给了一度弱小的刘邦,其原因何在 威名远扬的西楚霸王面对重重包围走投无路,吟出了《垓下歌》,最终自刎于乌江江畔。 《大风歌》是刘邦在平定英布(又名黥布)叛乱后,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诗歌流露出刘邦的豪迈气概和为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鸿门宴 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司马迁(约前145—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故事背景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子项羽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多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的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的侄子子婴为王。 故事背景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趁势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危机四伏的宴会。“鸿门宴”一词现今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 三、自读课文,理清情节 1.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2.分组讨论,梳理并概括故事情节。 本文内容按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鸿门宴的缘起。 曹无伤告密—范增劝战—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 第二部分(第3、4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 第三部分(第5—7段)写宴后余事。 刘邦逃脱—张良留谢—项羽受璧,范增破斗—诛杀曹无伤 1.朗读第1段,订正读音。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总结第1段的文言知识。 四、赏析第1段 1.文章第1段写了哪些事 这些事对情节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第1段主要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不同于一般的流言,所以项羽大怒,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一触即发,故事拉开序幕。第二件事是“范增劝战”。范增是项羽的重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准确透彻,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提出了“急击勿失”的建议,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重点突破 2.项羽听了曹无伤的告密,当即“大怒”,项羽为何大怒? 因刘邦先入咸阳且派兵守关,项羽已经大怒,曹无伤报告刘邦“欲王关中”的意图,进一步激怒了项羽。一方面,项羽率军苦战秦军主力,自认为功劳最著,却让刘邦钻了空子,先入咸阳,感情上难以接受;另一方面,项羽一直有称霸天下的志向,他又是楚王后裔,而刘邦一个市井之人居然“欲王关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