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71859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知识梳理+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11780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五,单元,战争,文化,交锋,知识
  • cover
选必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知识串讲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核心知识一: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但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不尽相同。原始社会的人们主要为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区域而战;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的人们通过战争开疆拓土,建立帝国。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年至前323年) (1)概况:前33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入侵波斯,灭亡波斯帝国,征服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2)影响 ①破坏性: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②被征服地区人口遭到奴役、屠杀,城市遭到劫掠、烧毁,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A.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 B.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 C.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波斯历代国王的宫殿被烧成焦土。 D.在中亚,大量当地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中。 ②融合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古埃及河西亚文化。 2.亚历山大的统治 (1)统治特征: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2)具体表现: ①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 ②在波斯 A.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 B.他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2.“希腊化时代”(前334至前30年) (1)概念解释 ①“希腊化世界”(地域概念):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②“希腊化时代”(时间概念):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2)文化发展的表现 ①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殖民者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的上层人不同程度的接受了希腊文化。 ②文化中心的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文化中心。 ③被征服地区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与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A.文学:《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文学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版本。 B.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流传至今。 C.物理: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 D.地理: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做出精确的计算。 E.医学: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④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文化交流 1.蒙古的西征 (1)第一次西征:1219年至1225年,花剌子模战争,灭掉了花剌子模,到达黑海北岸。 (2)第二次西征:1235年至1242年,长子西征,征服了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到达德国、巴尔干附近。 (3)第三次西征:1251年至1253年,旭烈兀西征,攻占了巴格达。 2.蒙古西征的影响 (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2)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①第二次西征后,两位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他们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由陆路来华,留居17年,后经海路返回。《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③畏兀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