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72013

2.2 城镇化讲义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74466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城镇化,讲义,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
    2.2 城镇化(讲义) 体系总览 思维导图 必会知识 考点梳理拓展延伸易错警示 必会知识一 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标志 (1)城镇人口增加。 (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最重要指标)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必会知识二 世界城镇化进程 1.城镇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城镇化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早 晚 水平 高 低 目前发展特点(速度) 城镇化速度慢,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萎缩 城镇化速度快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2.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分三个阶段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阶段 水平 特点 A 初期阶段 30%以下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 中期阶段 30%~70% 城镇化推进很快,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C 后期阶段 70%以上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3.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的区别 原因和条件 特点或表现 图示 郊区城镇化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 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逆城 镇化 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再城 镇化 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镇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 大城市人口再增加,规模扩大。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 必会知识三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 (1)原因: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 (2)主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 (1)原因: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2)主要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3.城镇化问题的区域差异 (1)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曾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后来的不断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2)发展中国家: ①现在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 ②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4.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位紧张 城市居住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施缺乏、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5.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