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72035

高中历史选必一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考点讲练(含解析)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427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解析,讲练,考点,管理,选拔
  • cover
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10个高频考法精讲+33个高频考题精练】 【高频考点一】科举制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表格、图片材料呈现,重点考察的时期是隋唐、两宋和明清,考查科举制的原因、影响、内容,尤其重点考查科举制的影响。 时期 考查重点 隋唐 原因:强调科举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影响:政治影响,扩大统治基础;科举制选拔标准更加公平公正。 两宋 内容:强调科举程序的公正。影响:比如“文举状元家世”人数的比例,看出科举制对社会阶层的流动的影响。 明清 内容:强调科考内容的变化。原因:南北分卷的目的。 影响:强调八股取士对社会的影响。 【例题讲解】 (2023春·宁夏吴忠·高二青铜峡市高级中学校考期末) 1.下表为学者统计的中国历代著名人物地理分布,对此阐释最合理的是( ) 时代 西汉 东汉 唐 北宋 南宋 明 清 民初 著名人物最多省份 山东 河南 陕西 河南 浙江 浙江 江苏 江苏 A.深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B.体现政治中心变动 C.历代社会结构差异明显 D.科举制度渐趋僵化 (2023秋·福建宁德·高三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2.贞观年间,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通过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试次数来网罗各种人才;推行官员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制举制度和自学成才者向官府乃至皇帝自荐的自举制度;对于年老、丧失活力的官员,唐太宗还制定了致仕制度,以便吐故纳新。这些举措 A.使士族丧失了政治影响力 B.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积极性 C.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 D.标志着察举和科举的结合 (2022秋·山东青岛·高三统考期中)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2023·陕西西安·西安中学校考三模) 4.宋嘉定十五年龚盖卿说:“本朝科举之法最为严密,将试而委官,已试而锁院。虑考官之容私也,胡(故)立糊名、誊录之法;虑士子之饰欺也,故立代笔、传义之法。三百年间,名卿才士皆此涂出。”这说明宋代科举制度(  ) A.考试过程最为严密 B.具备有效的运行机制 C.实现社会公正公平 D.杜绝了考场舞弊现象 (2022秋·广东珠海·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5.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 家庭背景 人数 比例 官宦士子 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 50 42.4% 寒素士子 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 17 14.4% 家世不详 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 51 43.2%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 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2023秋·江西宜春·高二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6.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 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 (2023秋·河南南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 7.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 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 8.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