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81014

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24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4031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3,24张,第三,必修,2019,人教
  • cover
(课件网) 第12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第3节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 内阻的测量 导入   将电压表直接接在叠层电池的两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5 V,但它无法使“3.8 V 0.3 A”字样的小灯泡发光,这是为什么呢? 叠层电池的内阻太大。 导入 电池内阻大了之后,电池为什么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呢?   当电池内阻很大而灯泡电阻很小时,因为灯泡与电池是串联的,可知灯泡上分到的电压很小,电池就不能使灯泡发光。 怎样才能测出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呢? 环节一: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器材:两节1.5 V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开关、导线等。   实验要求:   (1)设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的实验电路图。   (2)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3)明确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何得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4)分析利用你的测量方案得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   (5)思考你所设计电路的系统误差来源。 环节一: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一:伏安法,电路图如图甲或乙所示。 原理:E=U+Ir。 测量多组数据并利用U-I图像处理数据,如图丙所示。 环节一:实验方案设计 (1)为什么选择利用图像处理数据? 利用U-I图像,可以更好地减小偶然误差。 (2)图像中的U、I有什么物理意义? U代表路端电压,I代表通过电源的电流。 (3)电动势和内阻怎么获得? 纵轴截距———电动势E;斜率绝对值———内阻r。 环节一: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二:使用电流表和电阻箱,电路图如图丁所示。 原理:E=IR+Ir。 测量多组数据并利用IR-I图像处理数据,如图戊所示。 环节一: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三:电压表和电阻箱,电路图如图己所示。 己 庚 环节一:实验方案设计   还能设计什么样的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同样得到电动势和内阻呢? 提示: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设计图像的横、纵坐标。 环节一:实验方案设计   由方案二所得关系式可知,无法画出I-R图像,但是可以画出 -R图像,图像的斜率k=,截距为。   由方案三所得关系式可知,无法画出U-R图像,但是可以画出-图像,图像的斜率k=,截距为。 环节二:学生实验、获取实验数据 实验要求: (1)确定本组两种对比实验方案。 (2)电路接通前要经老师检查,确保实验电路安全。 (3)断电后才能调整电路,读取数据要快、准。 环节三:误差分析   考虑到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以图甲、乙所示的两个方案为例,分析测量结果和真实值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环节三:误差分析   方案一:甲、乙两图中的测量对象是谁? 电流表对应的接法应该叫什么?   研究对象是电源。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内接法 环节三:误差分析   (1)图甲中电流表内接(相对于电压表),内阻测量值偏小,由E测=UV+IAr测可得电动势测量值偏小。   (2)图乙中电流表外接(相对于电压表),r测=r+rA,E测=UV+IAr测,即内阻测量值偏大,电动势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环节三:误差分析   方案二: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表达式E测=U+Ir测中U、I是不是真实的路端电压和通过电源的电流,从而确定误差来源。 环节三:误差分析 图甲中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可得: 环节三:误差分析 若U1>U2,则必有IV1>IV2,所以根据上式可知:   E测=U+IAr测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