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83590

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68张PPT)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74956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6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 温水煮青蛙 这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惨痛的教训? 启示: 在优越的环境自己也要随时保持警惕否则可能会乐极生悲。 温水煮青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壹 贰 叁 肆 目 录 背景拓展 文章精讲 虚词“而”的用法 练习巩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fù 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多少呢? 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独自承担起照顾孟子的职责。 起先,他们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 孟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玩办丧事的游戏。 孟母眉头一皱。 孟母三迁 于是,孟母带他搬到了集市附近去住, 孟子又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孟母眉头又一皱。 然后,孟母又带孟子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学着文员们行礼跪拜,互相礼貌对待。 孟母“嘿嘿”笑了。 孟母三迁 从此以后,孟子变得 守秩序,懂礼貌,爱读书, 孟母很满意。 孟母三迁: 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孟母断织 孟子小时候在学堂读书, 上着课有点烦了。 然后他悄悄逃学回家去玩。 孟母断织 勤劳的孟妈妈正在织布。 天真的孟子回到家。 孟母断织 孟妈妈看见了逃学的孟子, 生气地把布给剪断了, 新衣服没有啦! 孟子被妈妈教育了一顿。 “织物割断了,能再次接上去吗? 学习就像织布,可以中途放弃吗?” 孟母断织 孟母断织: 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以后,孟子学习更加认真了。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发愤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儒家:孔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老子 百家争鸣 创造404 儒家:孔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老子 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主张兼爱、非攻。要博爱,爱所有人;要优雅,不要乱打仗。 主张以法治国,要用严苛的刑罚,来治理国家、控制百姓。 主张无为而治,不要管太多,顺其自然就好。 Pick! 百家争鸣 创造404 儒家:孔子 感谢人民,感谢国家。感谢CCTV。 儒家思想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接下来请孟子同学详细讲讲我们的治国思想。 儒家:孟子 笔记 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