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章 原子光谱概论 原子吸收光谱 AAS 原子发射光谱 AES 原子荧光光谱 AFS 基于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 10.1 原子的能级与跃迁 能级图 元素的光谱线系常用能级图来表示 光谱项 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可由四个量子数决定:主量子数 n;总角量子数L;总自旋量子数S;内量子数J 用光谱项符号表示:nMLJ M:谱线多重性符号 2S+1 电子能级跃迁的选择定则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电子的跃迁不能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定则”: (1)主量子数的变化 Δn为整数,包括零; (2)总角量子数的变化ΔL = ±1; (3)内量子数的变化ΔJ =0, ±1;但是当J =0时, ΔJ =0的跃迁被禁阻; (4)总自旋量子数的变化ΔS =0 ,即不同多重性状态之间的跃迁被禁阻; 共振线 元素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最易发生,需要的能量最低,产生的谱线也最强,该谱线称为共振线 ,也称为该元素的特征谱线; 10.2 谱线轮廓及谱线变宽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 O(峰值频率) :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中心波长:λ(nm) 半 宽 度:Δ O 自然宽度 ΔVN 多普勒变宽(热变宽) ΔVD 碰撞变宽 (压力变宽: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ΔVL 自吸变宽 辐射能被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 场致变宽 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Zeeman 效应) 谱线变宽原因 几个基本概念 共振线 共振荧光与非共振荧光 自吸与自蚀 10.3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 AAS:利用特殊光源发射出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并将溶液中离子转变成气态原子后,测定气态原子对共振线吸收而进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AFS:气态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然后跃回基态或低能态时,发射出与吸收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辐射,在与光源成90度的方向上,测定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 AAS的试样原子化技术 火焰原子化 非火焰原子化-电热原子化(石墨炉法) 1 火焰原子化 试样雾滴在火焰中,经蒸发,干燥,离解(还原)等过程产生大量基态原子。 火焰-燃气和助燃气 中性火焰: 温度高,干扰少,稳定,背景低,常用。 富燃火焰: 还原性火焰,燃烧不完全,测定较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Mo、Cr稀土等。 贫燃火焰: 火焰温度低,氧化性气氛,适用于碱金属测定。 火焰原子化器 雾化器 雾化室 燃烧器 优缺点 重现性好,精密度高 雾化效率低,灵敏度较差 2 非火焰原子化-电热原子化 石墨炉原子化器组成:石墨管,炉体,电源 原子化过程分为干燥、灰化(去除基体)、原子化、净化(去除残渣) 四个阶段 优点: 原子化程度高, 试样用量少(1-100μL),灵敏度高于火焰法 可测固体及粘稠试样 缺点:精密度差,测定速度慢,操作不够简便,装置复杂。 优缺点 原子吸收光谱仪 光源 作用 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光源应满足如下要求; (1)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 (2)锐线光源(发射线的半峰宽<吸收线的半峰宽) (3)辐射光强度大,稳定性好 空心阴极灯:结构如图所示 3 AAS的干扰及抑制 物理干扰:试样物理特性变化引起的吸光度变化 光谱干扰:谱线干扰,背景干扰 化学干扰 :指待测元素与其它组分之间的化学作用所引起的干扰效应,导致待测元素自由原子数目变化,影响到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是主要干扰源 物理干扰 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物理因素变化引起的干扰效应,主要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雾化效率、雾滴大小等。 粘度、蒸气压、表面张力等 抑制: 可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