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87362

第12章 色谱分析概论 课件(共42张PPT) 《分析化学》同步教学(中山大学版)

日期:2025-02-19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5416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山大学,教学,同步,分析化学,PPT,12章
  • cover
(课件网) 十二 色谱分析概论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使用的色谱原型装置 固定相 流动相 色谱柱 被分离组分 19.1 色谱法分类及特点 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平板色谱法 柱色谱法 薄 层 色 谱 法 纸 色 谱 法 气 液 色 谱 法 气 固 色 谱 法 分 配 色 谱 法 吸 附 色 谱 法 离 子 交 换 色 谱 法 排 阻 色 谱 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亲 和 色 谱 法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简单的色谱方法 比移值Rf = L1/L0 =h/c (右图B) 纸色谱固定相:纸纤维吸附的水 色谱法的特点 优点: (1)分离效率高 (2) 灵敏度高 (3) 分析速度快 (4) 应用范围广 不足之处: 定性能力较差 19.2 色谱分离过程及相关术语 色谱分离过程是在色谱柱内完成的。 不同的色谱中组分在两相的分配原理不同,但基本过程类似,都是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分配,实现分离。 当试样由流动相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定相接触时,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 随着流动相的不断通入,被溶解或吸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中挥发或脱附; 挥发或脱附下的组分随着流动相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 随着流动相的流动,溶解、挥发,或吸附、脱附的过程反复地进行。 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为例 分配系数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g / mL)比,用K 表示, 分配比 k:质量比,又叫容量因子或容量比 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的常数,随分离柱温度、柱压的改变而变化。 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 分配比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式中β为相比,流动相体积Vm 与固定相体积VS之比 分配比k 与保留时间tR的关系 - k的实验求解 19.3 色谱流出曲线与术语 1.基线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2.保留值:时间或体积 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R-tM 3. 相对保留值r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 R2 / t R1= V R2 / V R1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r21 = t R2 /t R1= K2 / K1=k1 / k2 4.色谱流出曲线的数学描述及区域宽度 用来衡量色谱峰区域宽度的参数,有三种表示方法: (1)标准偏差(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2)半峰宽(Y1/2):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 Y1/2 =2.354 (3)峰底宽(Y ): Y=4 色谱峰为高斯正态分布时,色谱流出曲线为: 色谱柱效参数 19.4 色谱基本理论 色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柱效与分离度的评价指标及其关系。 两种色谱理论 塔板理论———热力学因素 速率理论———动力学因素 塔板理论的假设: (1) 在每一个塔板上,可以迅速建立分配平衡 (2) 将流动相看作成脉动(间歇)过程; (3) 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 (4) 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 1 塔板理论 半经验理论;将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作蒸馏过程,将连续的色谱分离过程分割成多次的平衡过程的重复(类似于蒸馏塔塔板上的平衡过程); 色谱柱长:L, 塔板高度: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 = L / 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柱效参数: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组分在tM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Y Y 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 提出了计算和评价色谱柱效的参数和方法 (2)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