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90230

问题研究 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9张)

日期:2025-04-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81571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问题,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地理
  • cover
(课件网) 问题研究  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了解景德镇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发展瓷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区域认知) 说明瓷土资源逐渐枯竭对景德镇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探究景德镇产业转型的道路。(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目录 问题的提出 01 研究思路 02 问题探究 03 问题的提出 Part 01 《景德镇》 --陈志岁 莫笑挖山双手粗, 工成土器动王都。 历朝海外有人到, 高岭崎岖为坦途。 千百年来,景德镇的陶瓷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绵延和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瓷土资源枯竭,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 瓷都”之路呢 研究思路 Part 02 了解景德镇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发展瓷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阅读相关资料,为景德镇是否走“世界瓷都'之路献计献策。 阅读相关资料,探究景德镇产业转型选择的道路。 查阅资料,说明瓷土资源逐步枯竭对景德镇发展的影响。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问题探究 Part 03 资料1:因瓷而兴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丘陵地带。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最终注入鄱阳湖。境内有优质瓷土矿。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宋景德元年(1004年)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号,始名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制出的青白瓷漆独具特色,闻名天下。 (制作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 (政策支持) (瓷土资源) (森林资源) (水源) 地理位置 资料分析 问题1:分析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原料-拥有丰富的优质瓷土矿; (2)水源-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水运便利,且水源丰富; (3)能源-地处丘陵地带,森林资源丰富; 人为因素: (4)市场-临近江南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阔; (5)历史-制作历史悠久, (6)技术-技术水平高,制瓷工艺精湛; (7)政策-宋朝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号,政策支持。 资料分析 问题2:依据材料说出景德镇瓷器外运的主要运输通道。 古代-以水运为主。从昌江自北向南顺流而下,运送到鄱阳湖的其他水系,再运转到全国各地; 现代-以陆路运输(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 资料2:土尽而衰 材料1:20世纪80—60年代,当时不到40万人口的景德镇市就有8万人从事瓷业,瓷器年产量曾占全国的20%。鼎盛时期,瓷业产值占景德镇市生产总值的60%。 材料2:20世纪90年代,随着瓷土资源枯竭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景德镇大批陶瓷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景德镇瓷业规模不断萎缩,瓷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20.4%下降到2000年的2.6%。 (产业结构单一) (资源枯竭) (市场环境恶化) 问题1 说出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瓷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答案 资料分析 自然原因 (1)瓷土资源枯竭; 人为原因 (2)市场竞争激烈; (3)产业结构单一,过于看重艺术瓷器,日用、卫生及建筑陶瓷生产规模小而散 (4)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口碑受损; (5)人才外流 (6)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 (7)企业转型速度慢,无法跟上市场需求 问题2 推测景德镇瓷业生产带来的问题。 答案 资料分析 环境 (1)从瓷土资源的开发到生产,可能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经济 (2)大批陶瓷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管理困难;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下降,经济发展缓慢,税收征收难度大;基础设计建设落后 社会 (3)社会福利保障减少;失业人数增加;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一些传统技艺消失 资料3:机遇与挑战 材料1:21世纪初,景德镇踏上转型发展的新路,重点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景德镇如今拥有30多处陶瓷文化遗址,是我国独有的充满陶瓷文化艺术气息的城市。景德镇有不同级别的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众多工艺大师和从事陶瓷工艺制作、陶瓷科学研究的人员汇聚于此。景德镇还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