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第二单元 第三节(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珠三角地区旧时的桑田逐步被现代化的厂房所取代。目前,当地生产和生活图景又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与区域的产业转型密切相关。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广东佛山的基塘逐步被厂房取代 能分阶段说出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总结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能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能在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与原因中了解其产生的影响。 中国部分地图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临南海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 相对位置—广东省中南部,紧靠香港、澳门和东南亚。 范围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等九市。 视频:什么是产业结构? 一 传统农业 三 高新技术产业 四 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 二 加工制造业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型 珠三角地区卫星图 一、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 珠三角的农业类型是什么?会面临什么问题 水稻田 地势低平,洪涝多发 传统农业 挖泥成塘,堆泥成基 桑基鱼塘示意图 桑基鱼塘 杂基鱼塘 花基鱼塘 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 随着城镇化发展,桑基鱼塘逐渐变成了“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等。 活动 1. 珠三角地区的农业经历了“水稻田—桑基鱼塘—杂基鱼塘”的变迁,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市场对水产品、蔬菜、花卉的需求量增加,发展水产品养殖、蔬菜、花卉的利润高于水稻种植业,加上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逐渐被城市侵占的基塘 基塘面积大幅减少,转为城市或工业用地,逐渐被建筑物取代。 加工制造业 材料:在改革开放以前,在我国南海岸边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仍然是一派牧歌式的田园风光,盛产的是稻谷、柑桔、鸡鸭鹅,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但在改革开放后,在广东这个地方,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出现了这么一种趋势,山坡上、田里、池塘边,雨后春笋般不分季节地冒出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厂房,形成了一片片的新兴工业区。多年的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使得珠江三角洲如一颗耀眼的明星闪耀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 八十年代珠海吉大工业区的全景图 1987年的南屏大桥,周围还都是农田 当地提供 优惠政策 土 地 劳动力 服务设施 加 工 组 装 工厂 外商提供 资 金 生产设备 技术指导 原料/配件/图样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活动 2.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全球最大鞋厂———东莞裕元鞋厂 沿海,毗邻港澳,位置优越 这样的区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民工潮 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廉价 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外资的加速流入,数百万外来劳动力开始涌入珠江三角洲.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珠江三角洲至少有236.4万外来劳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江三角洲的外来劳动力数量不断上升.据估计,1994年,外省和广东其它地区在珠江三角洲打工的外来劳动力(以民工为主体)总数为600万左右,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最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之一。 走出去的人———侨民、侨胞 侨乡,吸引外资 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小结 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条件。 优势 劣势 毗邻港澳及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廉价而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