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901572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 基础模块)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06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基础,2023,高教,课堂,精品,同步
  • cover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基本进程和性质, 2、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概况; 4、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教学环节】 第一章:萨拉热窝的枪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我们无意将任何人推入阴影,但是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 ———德国外交部长标洛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主要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3、军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欧洲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引起塞尔维亚人极大愤怒。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5、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第二章:战争的进程 (一)爆发 1914年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 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 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 (二)进程 1.三条战线 西线(决定性) :英法军队VS德军 东线:德奥联军VS俄军 南线:奥军VS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 2.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年) :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①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②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 ③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1918年,俄国退出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一战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第三章:战后世界的新变化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1.确立 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内容 (1)凡尔赛体系 ①概况 巴黎和会小档案 时间:1919.1.18-1919.6.28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代表:27个参会国。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巴黎会和三巨头) 成果:签订以《凡尔赛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②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责任,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移交日本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建立国际联盟 ③实质 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是帝国主义大国对世界的重新划分 (2)华盛顿体系 ①概况 华盛顿会议小档案 时间:1921.11.12-1922.2.6 地点:美国华盛顿 代表: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共9个参会国 目的: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以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成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 ②内容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控制中国的共同原则。 ③实质 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了帝国主义列强控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