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课《美苏冷战》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冷战的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的影响 【教学环节】 1945年9月,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时代广场时,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照片刊登于《时代》杂志,成为象征二战胜利的经典摄影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纪之吻”。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1945年) 第一章:冷战的发生 一、冷战的背景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首脑相继召开一系列会议,在缔结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后,建立了以美苏两大国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框架) 材料: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 (2)直接原因:二战后,消灭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3)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的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材料: 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杜鲁门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斯大林 (4)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的严重冲突、社会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材料: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 ———杜鲁门1945年 只有美国式的民主政体才能创造出一个和平与安全的世界。 ———徐天新,沈志华主编:《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 意识形态解释了采取遏制政策的根据乃是全世界的自由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险之中,这一意识形态还界定,苏维埃共产主义是自由的主要威胁,美国具有无可争议的责任去同它斗争。 —迈克尔·H·亨特 《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 (5)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材料: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苏]萨纳柯耶夫等编,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德语专业1971届工农兵学员译《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 材料: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世界革命的信念,也使苏联在其军事能力所及的地区建立和维护与自己类似的社会制度。正如斯大林在1945年4月对南斯拉夫共产党代表团所说:“这次战争和过去的不同;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他自己的社会制度。凡是他的军队所能到达之处,他就强加他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1945年 (6)战后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二、冷战的表现 1946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8000字“长电报”:遏制理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1946年2月凯南长电报 苏联已全副武装,苏联从根本上是美国的敌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