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 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材料一 1932年波士顿有超过4.06万个家庭依靠救济生活;在芝加哥,有70万人实业,占整个劳动力大军的40%。1932年的春天,随着经济逐渐探底,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面临饿死的境地…… 材料二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丘吉尔在1947年的讲话)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社会主义影响 材料三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主要工业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1)国内干预: 由自由放任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 1947年 世界货币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原则: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 1945年 1945年 1995年 (2)国际协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由无序化到体系化、制度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稳定国际汇率) (经济恢复与发展) (削减关税贸易自由) (市场开放公平贸易) 意义: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第二章 “福利国家” 直接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制度)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福利国家”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1.含义: 4.实质: 3.目的: 2.内容: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俾斯麦 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5.评价: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2.7% 18.4% 13.7% 20.6%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 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 (1)成功实践:罗斯福新政 (2)逐渐兴起:二战后 (3)日渐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 (4)缩小规模:20世纪八十年代 6.发展过程: 第三章 社会阶层的变化 1、原因: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① 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从事服务业人口所占比重上升。 社会生产力提高 社会结构新变化 1950年 1995年 2012年 第一产业 6% 2% 1.2 % 第二产业 36% 27% 21.9 % 第三产业 58% 71% 76.9 % 表一: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中间阶层”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校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等。20纪世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25%—30%。 2、表现: (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特点: 中间阶层,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约占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