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10943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60226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4课,愚公移山,课件,4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24 愚公移山 《列子》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的寓意(重点) 学习目标 把握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重点) 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时代需要愚公精神。。 01 02 03 文学常识 1、标题解读 愚公移山 故事的主人公 主要事件 标题简明地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继老子、庄子后又一位道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主张清静无为。列子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约十万多字。 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 汤问》。 文学常识 2、走进作者 文学常识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3、作品介绍 文学体裁 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含义 特点 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作用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 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③故事具有虚构性; ④常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列子》。《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 点它开始朗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 jì ) 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 sè ),出入/之迂( yū )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zhí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kuí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hè )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 jī )畚( běn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 shuāng ) 妻有遗男,始龀( chèn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 s u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zē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kuì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é)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cuò )朔(shuò)东,一厝雍( yōng )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l ng )断焉。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朗读课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译文: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翻译课文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 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将近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家人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