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免疫调节 浙科版(2019)生物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考点一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考点二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考点四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 考点三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考点一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01 抗原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概念 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称为抗原。 本质 组成 抗原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蛋白质,有时也可能是多糖或脂类。 抗原分子可以是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也可以是细菌分泌出的毒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标识是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MHC分子具有参与对抗原识别处理,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应等作用。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分子。 每个人的免疫细胞都认识这些自身的身份标签(“自己”),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但外来器官表面的MHC会成为免疫细胞攻击的抗原(“非己”)。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免疫系统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干扰素等 中枢淋巴器官 外周淋巴器官 ———骨髓和胸腺 ———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 (胸腺中发育成熟) (骨髓中发育成熟) 免疫系统组成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2) T 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 T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 ? × (3)抗原的成分只能是蛋白质。( ) × (4)体内衰老细胞和癌变细胞可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 √ (5)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 × (6)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 × 反馈评价 考点二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02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 身体表面的化学防御 炎症反应 发热的机理 干扰素 疼 痛: 发 热: 肿 胀: 发 红: 脓 液: 组织胺作为报警信号引发神经冲动, 产生痛觉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发红 局部体温升高,增强白细胞的免疫功能 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 黄色粘稠液体 白细胞、坏死组织、死细菌等 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 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考点三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03 ① ①白细胞介素-1 ②白细胞介素-2 ② ③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增殖、分化 病原体 吞噬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细胞毒性T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靶细胞 (加工、处理、呈递) 靶细胞凋亡,病原体暴露出来 抗体可与之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 增殖、分化 二次免疫 识别 二次免疫 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 (被激活) 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③穿孔素 细胞免疫 分泌白细胞介素-1 ① ①白细胞介素-1 ②白细胞介素-2 等淋巴因子 ② 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增殖、分化 合成 分泌 增殖、分化 体液中 抗原(如流感病毒) 吞噬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细胞外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中和、沉淀)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二次免疫 直接接触 二次免疫 分泌淋巴因子 信号① 信号② (被激活)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3B4B98B0-60AC-42C2-AFA5-B58CD77FA1E5}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 细胞、浆细胞、记忆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