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11348

第二章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1 教学设计(表格式)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9-18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9741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章,七年级,地理,教版,格式,教学设计
  • cover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时 教学设计 课 题 学用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时1 课时安排 1节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黑板、图片材料 教材内容 分 析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估算高度是地图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既涉及地形图的判读,又涉及地形的判读,五个山体部位和五大地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容易搞混淆。因此,识别五个地形部位和等高线的特点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设计理念 想借助“动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进而对地形图的判读更容易理解。但学校硬件条件有限,只能从网络上寻找合适的动画视频。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相关课程中已经对五种地形有初步的接触,加上在前一章节已经学习了经纬网和比例尺,但小学阶段并没有系统学习如何在地形图上识别这五种主要地形,也没有等高线与地形图的概念。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五种主要地形之间的差异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现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其估算方法;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了解五个山体部位等高线的形状特征,并能在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了解五种主要地形的海拔和地面起伏特征; 了解五种主要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识别地形图上的五种主要地形。 过程与方法: 学会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初步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五个山体部位的判读方法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地形图上主要五种地形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量算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客观世界五种运动变化的观点,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习中科学方法的运用。 通过读图、制作和判别,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习中科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1.绘制等高线示意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五个山体部位及等高线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活动1:阅读课本33页内容和图2.20海拔高度示意图,完成33页活动题,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1.海拔:地球表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设计意图 有部分学生读图能力比较差,因此设计通过读图填空形式,让学生完成练习的同时,掌握读图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活动2:阅读课本33页内容和35页图2.22等高线地形图,理解等高线的特点 等高线概念: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2.利用多媒体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制作。 3.等高线的绘制: 4.地形图的解读: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设计意图 借用动画视频的展播,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部位及理解山体等高线特点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活动3:阅读课本35页图2.23山地等高线的五种基本形态,理解五种山地的基本形态特征 设计意图 直观体会山地等高线的五种基本形态和理解五种山地的基本形态特征。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补充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常见的地形图的应用,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就在身边,学习是为了应用,通过生活促进学习,真正体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一、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地球表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