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11603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 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58135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古诗词诵读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 1.了解本单元词作者的生平,积累《诗经》《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意象美及其象征意义,探究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3.鉴赏诗歌的深层情感,体会诗歌含蓄的表情达意之妙; 4.背诵本单元四首古诗词。 学习目标 一、文学常识———关于《诗经》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称为 或 ,到 ,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收入从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约305篇,它是我国 主义诗歌的源头。 按其内容可分为 、 、 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 可分为 、 、 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而《诗经》的句式,以 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 、 。 诗经 《诗》 西汉时 西周 现实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 重章复沓 反复咏叹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属于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曲,属于贵族歌颂祝祷之辞。 《诗三百》 二、关于赋、比、兴: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返回 三、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词 2、《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大量反映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的作品。清代沈德潜评价其为:“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3、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 、 ,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在格式上通常分两端,分两片的最为常见,叫“ ”或“ ”。由于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 字以内为小令, 字为中调, 字以上为长调。 长短句 诗余 上下片 上下阕 58 58-90 91 导入———古人对“爱”的认识 《诗经》中的“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 青青子衿, 。《子衿》 一如不见, 。《采葛》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击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悠悠我心 如三秋兮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静女 诗经 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字词梳理 程度副词,很 美丽 等待 城角 同"薆",隐藏、遮掩 同"现",出现 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娴静姑娘真漂亮, 约我在城角旁等。故意躲藏让我找,我搔头徘徊心紧张; 面目姣好 赠送 光鲜明亮 说同“悦”,与怿同义。表“喜爱” 同“汝”,指代“彤管”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草管;鲜红草管有光彩,爱你美丽又娇艳。 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 的确、确实 通“非”,不是 你从郊野采茅草送给我,茅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茅草美,是美在姑娘相赠的情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